果蔬飘香千亩地 总支引领致富路 ——记双城区永治街道长产村党总支
一、背景
永治街道长产村位于双城区东北部,紧邻102国道,共有3个自然屯,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14206亩,农户829户,人口3743人,村党总支有党员49名。2013年之前,长产村农户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两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由于市场难以把握,农户依靠信息链最底层信息来决定下一年种植什么作物,随机性比较大,农户又都是以家庭为主分散种植,粗放经营,多存在盲目性,致使种植户收入过低,使得全村农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确立了以“打造绿色食品第一大省”为主要战略,深入实施龙江“菜篮子”工程和哈尔滨市“粮改菜”工作。长产村党总支依托深厚的农业基础,抓准机会,借助省市惠农政策和双城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建设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城”的有利契机,转变观念,加速调整,以建设大规模、高标准、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现代化蔬菜示范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改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品质量及农业附加值,加快推进全村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
长产村设施蔬菜建设以春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最初始由5人出资建立,现已发展到108户360人。合作社成立后,在村党总支的领导带动下,村果蔬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上海、深圳、广州等地。长产村春森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对拉动双城区果蔬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促进了增收。

二、做法
2013年以来,在永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长产村坚持“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物联网+”的管理形式,以春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按照“建设资金众筹,经营统分结合,产业综合发展”的模式规范运营。具体为:四统一、两分户和物联网+。“四统一”即:统一资金,园区建设总投资1.07亿元,其中合作社和农户自筹资金4000万元,区镇两级政府投入资金2700万元,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4000万元。统一土地,合作社通过“租地、串地、反租倒包、带地带棚入社”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集中土地2600亩,实行规模化种植。统一生产,园区严格按照中化集团制定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生产,确保规范化。统一品牌,合作社对园区产品实行统一收购、储藏、运输,同时以“农娃”品牌统一上市销售。“两分户”即:分户经营,合作社集中土地统一建设,将建好的大棚和温室以每栋作为一个单元,交由社员、农户或个体经营者进行独立经营。分户结算,每个经营个体投入单独核算,产品按品质单独定价,利润单独分配。“物联网+”即:建设物联网平台,在温室、大棚内安装监测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蔬菜生产全程可管、可控、可监测,同时积极建设网上销售平台。园区在蔬菜种植上以西红柿作为北菜南运的主打产品,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等绿色有机蔬菜高效生产栽培技术,在建设中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进行,当年见效益。在水果种植上以甜瓜为主,当年建设完全收回成本。

三、效果
2013年以来,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园区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园区全口径投资已达1.07亿元,总占地面积2600亩,已建大棚1100栋、日光温室84栋、智能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交易罩棚3000平方米,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800平方米。园区年产西红柿、甜瓜等各类果蔬8.8万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纯利润2400万元,参与合作社经营的农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带动当地近600户农户增收,安排就业人员1100名。
四、启示
村党总支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总支及其领头人能不能行?敢不敢干?有没有战斗力?这对于农村脱贫致富至关重要。长产村党总支着力提升农村基层的党建水平,牵住了统领现代农业设施园区建设的“牛鼻子”。近年来,长产村干部中无违法违纪现象,在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村级的各配套组织,妇代会、共青团、民兵、村民小组长、计生协会、计生联络员、老龄委、关工委、残联、工会等组织健全,阵地配套,经费有保障,活动正常开展,在全村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村党总支的“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作风民主,经常开展学习,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产村党总支按照区委提出的“党旗映网格,领航奔小康”党建主题实践活动要求,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活动。村“两委”班子建立联系户制度,确定每个村干部联系一户农户。村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全村20多名党员代表,每人联系5名党员。做到灵活多样,见缝插针,深入农户,了解民意,对农户在不同时期的所思所想、希望和要求,做到了如指掌,为村“两委”的民主决策提供依据,村干部还有针对性地给农户传授种、养业实用技术,带领大家共同勤劳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