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组织抓规范 凝心聚力谋发——记木兰县吉兴乡红丰村党支部
木兰县吉兴乡红丰村共有448户,1546口人,共有党员30名,支部委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2015年底统计,该村农民人均收入1.1万元,村集体积累180万元。
一、背景
2006年以前的木兰县吉兴乡红丰村,村里通往乡镇的道路及村组间的道路坑坑洼洼出行困难,“晴天满身灰土、雨天脚陷泥巴”。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十分枯燥,基本上是“不读书,不看报,天一黑就睡觉”。在当时是全县挂了号的组织涣散、经济落后、村容村貌差、社会治安乱、上访量大的老大难村。

二、做法
一是强化自身及班子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红丰村首先从村党组织自身建设抓起,加强廉政建设,完善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分工,使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村党支部将发展目标、党员包扶对象、党员形象岗位挂牌上墙,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村 90%的党员干部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手,能人“治”村的格局基本形成,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强村富民的“带头人”。
二是大力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红丰村两委班子认识到,发展经济才是群众真正走上富裕生活的出路。为此,两委班子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地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1、从种植业入手,增加农民收入。在确保全村13820亩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每年以25%的比例改良中低产田,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微肥,优质叶面肥及松土专用肥,增加土地的肥力。大力推行豆米杂、豆薯杂轮作模式,扩大无公害、优质作物面积,挖掘种植业增收潜力,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坚持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路子,持续几年都实现了增产增收。
2、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入手,组建合作社。村支书崔殿学带头创办、领办了木兰县红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他村支部委员也创办了几个有规模、有影响的合作社。2014年,红丰村将这几个合作社进行了有效地重组,联合组建了哈尔滨红丰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同时成立了哈尔滨红丰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原来股东20人增加到52人,入社社员618人,现已通过多种方式流转土地13800亩,实现“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全村土地连片作业7000亩,实现经营规模化、标准化、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效益。目前,全村初步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基地”产业链,每年组织劳动力转移5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304万元,每年全村劳务收入占人均30%。
3、从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入手,增加养殖收入。村两委号召大家以养殖黄牛、肥牛、肉鸡、大鹅、生猪为主,主动帮助养猪大户张永金解决无息资金5000元,养牛大户刘宝庆养殖场地500平方米,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树立养殖大户,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村两委的扶持和帮助下,增加了全村的养殖业发展速度,在养殖业一项上,村民年可增加收入89万元。
4、从种植经济作物,兴办企业入手,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红丰村从北京引进水泥防古围栏生产设备、技术,投资20万元兴办了股份制红丰村水泥艺术围栏厂。与通河烟草公司合作,种植烟叶550亩,亩增收500多元,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投资80万元,引进粮食加工设备,生产大中小玉米楂子、粗细玉米面、黄金米、玉米挂面、豆浆豆等农副产品。创立了“盛米香”牌系列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成功打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年种植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增加收入90万元,村资产由原来13万元增加180万元,人均收入由8700元增加到11100元。
三是竭尽全力建设美好新村,改善村容村貌。这几年,红丰村实行了轰轰烈烈的村屯改造。通过多方努力,完成了通乡、通村和自然屯内道路的全部硬化。同时,村委会聘请市专业技术人员对全村进行科学规划,争取资金7000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修建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和村民活动室、文化室、电脑室、图书室等多功能活动场所350平方米,建设集卫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为一体的标准化场所120平方米。泥草房改造186户,村内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整治,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三、效果
几年来,吉兴乡红丰村在党支部书记崔殿学的带领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在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村容村貌、人居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次获得县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集体)称号,先后获得省、市、县三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省文明村、市创建“五好”“六有”基层先进集体等荣誉。
如今,每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之时,劳累一天的农民朋友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家门,或相约一起漫步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或坐在长椅上小憩闲聊,或到村文化室看书、上网、打乒乓球、篮球……不仅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最重要的是陶冶了农民的情操,规范了大家的行为,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淳朴的民风。

四、启示
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要结合农村实际,把教育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农村财务应实行监督与管理分开,完善民主理财制度, 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把财务公开作为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开明细帐目,让群众了解,管好用活每一笔钱,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三是深化村务公开,推行党务公开。应从建立健全农村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入手,深化村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并分别组织开展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四)强化制度建设。应结合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过时了的要停止执行,有缺陷的要修改完善,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议事、民主监督、 村务公开等制度来建立完善,逐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
(五)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阻碍干扰和破坏新农村建设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在村委会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等过程中发生的暗箱作、以权谋私,涉及农民负担的严重性案件,严重群众案件,各种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实际行动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