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6-09-09 10:29来源:未知 作者:-1 点击:
次 |
回乡创业办果园 带领群众共致富——记方正县得莫利镇茂源果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张金成
一、背景
张金成出生在方正县得莫利镇得莫利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他闯荡过大城市,做过服务员,当过吉他手。市场经济意识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深化,看到乡亲们还在土地里“刨食”,他决定回乡创业。2004年他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回到老家包荒山,办果园,带领家乡老百姓共民致富。现在他是得莫利村远近闻名的创业带头人,是引领村民致富的农村党员,是乡亲们眼中的大能人。
二、做法
一是从零做起,创办果园,靠着勤劳富起来。2005年张金成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和朋友借了点,凑足了10万块钱,承包了村里的一处荒山,开始创办自己的果园。他买进一万棵梨树苗,出动了家里所有的劳力,又找来亲戚朋友帮忙,把300亩的山坡全都栽上了梨树。他每天早早起床,天漆黑了才回家,像上满了发条的机器,精心的照料着这些树苗。浇水、松土、施肥、防虫、防害、剪枝每一个环节对于张金成来说都是一次次考试,一道道关卡,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常常一个技术问题,他要跑好几个地方,找好多位专家请教。2009年,经历了5年的辛勤耕耘,张金成终于迎来了果树的成熟期,第一年就收获了3万公斤果实。然而当地经销商不认本地产的梨,不愿意购进,张金成就蹬着三轮车带着妻子挨村挨屯的叫卖。村党支部了解到了张金成的困难,主动找到他,帮他托关系,找销路,借厢货,租冷库。在大家的努力下,张金成拿到了果园的第一桶金——纯收益8万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果树相继达到盛果期,每年的总产量达40万公斤以上,纯利润30余万元。

二是传授经验,推广技术,带着村民干起来。张金成种果树致富的消息很快在镇里传开了,很多人效仿他办果园,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请教种植管理的经验。无论谁找到他,他总会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人家。村民吕永军,是从辽宁过来的,村里人都叫他“小辽宁”,因为没有地,所以成了村上的贫困户。看到张金成种果园致富了,“小辽宁”也想种果树,就跟人借钱包了村上的20亩地。张金成知道后,主动找到“小辽宁”,为他讲授了果园管理的经验,还赊给他3000棵沙果、花红和梨树的树苗。果树到了授粉期,张金成怕他没有种植经验,就天天去“小辽宁”的果园教他洒水灭尘,教他授粉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小辽宁”的果树也到了成熟期,张金成帮他跑市场,找销路,还把自己的冷库和“双排座”借给他。在张金成的帮助下,“小辽宁”第一年就收益5.7万块钱。本镇吉兴村村民冯贵彬,因为不懂技术找到张金成,张金成向他耐心地讲授了种植技术。临走时他向张金成提出要买100棵果树,回去移植。张金成告诉他,移植大树伤根,不易活,小树苗缓苗快,成活率高。可他偏不听,结果100棵大树只成活了2棵。张金成知道后,拉着300棵小树苗来到吉兴村,送到冯贵彬家里,当冯贵彬拿着6000块树苗钱来到门外的时候,张金成早已开车回村了。像这样的事,张金成做了很多。关系好的村民偷偷跟他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你可别太傻了。可他却不以为意,搓着手,憨笑着说,谁想种,我都告诉他,咱可是想入党的人。这话村支部听到了,这些事村支部也看到了,可20出头的年纪,让村上的“老几位”不放心,怕他没长劲儿,张金成几次到村上去问,听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发展党员那可是大事,我们得再看看。2013年是张金成申请入党的第3年,也是他的而立之年,得莫利村党支部正式批准了他加入党组织的请求。张金成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叨叨着,我是党员了,我是党员了。

三是领办合作社,吸纳社员,跟着市场动起来。张金成富起来了,但他并没停下创业的步伐,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党员,党员就是要领着大伙干事,让大伙都富起来,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他开始走市场,了解行情,琢磨着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他组织村上和自己有一样志愿的年轻人,创建了得莫利茂源果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入社的村民多了,入社的农民党员也多了。为了更好的发挥合作社中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经张金成申请,得莫利镇党委在得莫利茂源果业合作社组建了党支部,张金成任党支部书记,这让他有了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更广阔的平台。党支部刚成立,张金成就给支部的三名党员明确了分工,三个人个把一摊,合作社的工作又有了新起色。
为了增强农户们的创业意识,党员汉秀秀带领有意种植果树的农户到张金成和其他党员的种植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从而调动了全村、全镇农户发展果业种植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社员的种植技能,党员石丹丹义务教授他们梨树栽培技能,入社社员仅种植果树,每年就可增收2万余元。为了发展特色作物经济,党员苑广海在合作社里增加了西瓜、葡萄、草莓等多个种植品种,保证社员一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能看到经济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已吸纳社员83人,人员分布辐射到邻近的几个村屯、乡镇,甚至发展到了县外。现如今,合作社年收入能达到500余万元。张金成用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实现了打造大山致富的梦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将引领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将党员的誓言践行到底!
三、效果
几年来,他直接帮助过的群众就有110多人,赊出树苗6000余棵,无偿提供杀虫药40余箱,肥料70余吨,提供技术指导500余次。他用实际行动在基础群众中树立起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转变了固有的种植观念,相继种植果树致富。在村里形成了比学习,比致富的良好氛围。

(一)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支部引领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业发展环节村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经营模式,使合作社党支部在推动发展中更加客观直接的为群众提供了更具特色的服务,使党员群众愿意靠拢党组织、贴心党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树立了党在基层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激发了党员的先进性。在合作社成立党组织正是迎合了党员发家致富的愿望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关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提供了合作伙伴和平台。通过“双培双带”,把更多的致富能手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所属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有效增强了村民创业致富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社的运营中,党员主动参与谋划,义务进行服务,党员示范引领和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参与支部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三)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带动和引导下,推行“1+1”的帮扶机制,让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转变了村民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生产观念。几年来,共为入社农户增收300余万元。
四、启示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实现了依靠山林资源发家致富的梦想。用引领群众致富的行动,践行了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一是实施能人引领,切实发挥能人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领头雁”作用。要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致富能手的留住和培养。采取“党支部联能人、能人带农户”的办法,引导能人发挥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带领开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优先为能人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和智力援助,为能人创业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能人办理项目实行手续“全程代办制”,帮助能人选择建设项目、投资领域,为能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遇,让这些“能人”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切实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实施科技扶持,切实发挥人才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勤务兵”作用。村级党组织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依托村级组织“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和农村生产实践培训基地,从省、市以及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邀请专家学者,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切实加大农民群众科技扶持力度。通过组织农村种养殖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乡土人才现身说法、指导实践,引导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带动共同创业,进而为有创业致富愿望的党员、群众学得一技之长提供示范样板,真正实现“学有场所、问有专家、干有示范”。通过科技扶持,真正实现发展一户、成功一片、致富一方。
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切实发挥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先锋队”作用。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群众”活动,制订详细的帮扶计划。通过党员深入贫困农户家中,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子、启动发展项目,为贫困农户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解决产业发展的具体困难,切实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实现党员与群众共同致富。同时,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引导回村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优先选拔推荐进入村级干部队伍,为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