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6-09-09 10:51来源:未知 作者:-1 点击:
次 |
带民致富当头雁——记尚志市尚志镇城西村党员昝德民
一、背景
昝德民,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1958年随母亲来到尚志镇城西村落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经历过困难时期的昝德民,深知“穷”是什么滋味,他一心想凭借自己那一双勤劳的双手,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随着改革开放,党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惠农政策,他在全村率先种植棚室蔬菜,搞起多种经营。30多年来,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与毅力,带头创业谋富路,成为了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二、做法
(一)在勤劳致富上当先锋。1983年,昝德民看准了城西村位于尚志市区近郊,适合发展蔬菜种植的优势,在城西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第一个带头承包村里的12亩菜地,他靠抬款、借款等办法筹集了一万元资金,在大棚里种起了各种蔬菜。刚开始的头一年,由于不懂技术,他的蔬菜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病害较重,自然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不但没挣着,还赔进去了1万元。不服输的他突然意识到,搞农业生产,光靠热情和干劲还不行,还要有过硬的科技知识。为了学技术,他自己到省农大、园艺所等单位拜师学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几年里,他就是靠学来的技术,真正实现了靠大棚温室发财的梦想。从1983年到现在,他共建节能温室20栋,大棚3万平方米,从最初经营大棚蔬菜,到现在发展成花卉,浆果及各种苗木等,年收益达到60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浆果大王和花卉大王。

昝德民种植的大棚
(二)在探索特色产业上做表率。追求没有止境,努力才会成功。这是昝德民常说的一句话。2005年,在他和大棚蔬菜打了二十几年交道后,他发现了有比大棚蔬菜效益更高的项目——浆果。为了发展浆果产业他可没少费心。2005年春,他带了1200元钱,只身一人来到大兴安岭,在当地农民帮助下,他刨出1000株野生蓝莓用来做试验,但是由于缺少对野生蓝莓的认识和管理,没过一个月连一株都没剩下。失败的他怀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曾经多次到吉林、山东、沈阳等大专院校找专家拜师学艺,从各大专院校买回树莓、蓝莓种苗。经过六年多的摸索,他终于掌握了红树莓和蓝莓的种苗繁殖技术,并在全省建起了第一家由农民建造的浆果种苗繁育组培室。他花了30万元购买配方,由最初成活不到10%,现如今组培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年销售红树莓苗木几十万株,蓝莓种苗10万株以上,年收益60多万元。人们都称他是靠科技发家的新型农民。

昝德民种植的蓝莓
(三)在带民共富上打头阵。富起来的昝德民不忘乡亲们,无论是种菜、种花,还是发展树莓蓝莓产业,遇到问题向请他教,他都耐心解答,并亲自上门服务。他常说,我走过很多弯路,可绝不能让乡亲们再走。同时,他还每年拿出5万元,无偿帮助有困难的乡亲们发展生产。多年来,昝德民同志和市农业开发办、市科协紧密配合,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请省内外大专院校专家为村民讲课。几年下来,他先后深入全市17个乡镇,一百余个村开展技术讲课,无偿为农民送去科技知识,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00多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0万余份,接受培训农民达22000余人。为了让更多的浆果种植户受益,2006年,他自发组织农民建立了浆果产业协会,协会得到了尚志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协会由当初的6人发展到现在的3个分会,1000余人;种植面积也由当初的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5.6万余亩,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昝德民组织的浆果产业信息技术交流会
三、效果
(一)带动了富民强村。在昝德民同志的号召和引领下,城西村各类大棚达到405栋,发展棚室蔬菜、浆果、花卉500亩。2015年,城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50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昝德民在大棚劳动
(二)树立了党的形象。城西村的村民一致说:“如果没有昝德民在前面闯路、带路、领路,我们很难致富”。昝德民同志以引领村民致富的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基层群众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城西村形成了党员带领村民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三)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昝德民发展棚室蔬菜、浆果、花卉种植致富的成功实践,让村民意识到了找准市场,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性,现在城西村发展多种经营的农民占55%。昝德民同志积极推广浆果种植、传授浆果种植技术,对尚志市17个乡镇的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大力发展浆果种植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全市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
四、启示
第一,党员是引领农村产业发展,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党员,就是带动群众致富的宝贵财富。旗帜竖起来、标杆立起来,无形中就能引领一方群众。农村党员最直接与农村群众接触,他们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致富,就会成为农村群众的风向标,引导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拉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昝德民同志带头致富的事迹,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只有敢于在群众前面闯路、带路、领路,才能为农民群众开辟一条发展致富之路。
第二,科技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昝德民同志苦学技术、善于钻研,成为靠科技发家的新型农民的生动实践证明,一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推动农村党员的科技开发,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农业实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科技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党员、孵化一批“技术能人”,让农村党员依靠科技的力量,在带领群众致富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科技带领群众谱写“致富经”、走上致富路、建设新农村。
第三,政策是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昝德民同志的创业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惠农政策为他搭建了创业平台;在发展浆果种植时,他也综合考虑了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政策。国家政策是党员创业致富的催化剂、是撬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杠杆。当前,农村正处于精准扶贫的攻坚期、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更加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一批更加精准、更有效能的农业政策,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激发农村党员创业活力,增添农村改革发展新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