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庄严的承诺——记双城区万隆乡农业联合社理事长吴中伟
在全省杂粮杂豆示范园区的田间地头,在联合社与涉农企业洽谈会的现场,经常会看到一个忙碌、黑瘦的中年人,他就是万隆号杂粮杂豆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万隆乡农业联合社理事长吴中伟。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吴中伟依靠党的政策和一股闯劲创办了两个合作社,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背景
吴家村的现状是:百姓穷、环境脏、历史遗留问题多、上访多,成了全乡出名的的老大难村。历经岁月流转,昔日的辉煌早已荡然无存、风光不再。穷则思变。吴家村上点岁数的老人,做梦都想着怎么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而当时的情况却是,村里有外债80多万元,农户多数住的是泥土房,走的是土路,村里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多,光棍多,垃圾粪便随处可见,上访告状家常饭……
二、做法
在万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吴家村党员群众选举出吴中伟为首的新一届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后,一连多少天,吴中伟和支部班子几名成员总凑在一起,估算一下村里的“积累”。总结出九个字“底子沉、人心散、无动力”。这可咋干?吴中伟说,好干谁都能干,用我们干什么?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百姓疾苦,牢记父老乡亲的期望,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大伙谋利益,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儿。在村民大会上,吴中伟代表村支部向村民立下发军令状:“既然大家瞧得起我们,从今天起大家就得听支部的,支部成员犯了规矩,违法乱纪,大家可以罢我们的官,分我们的土地。”吴中伟掷地有声的誓言,让村民们都眼前一亮,也许,吴家村的好日子真的快来了!

要发展,就得先解决制约发展、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搞好稳定是第一要务。老百姓为什么总上访?最大的症结是土地问题。往往是因为二轮分地或荒地发包不公引起的,这是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一大病灶,对此,以吴中伟为首的村党支部下决心从这件事抓起,拨乱反正。他们把党员组织在一起,成立了监督小组,为了增加透明度,将荒地发包的名单、金额等上墙公布,广播公布,做到了公开,公正,因此没有一个农户上访告状,村民们都说,这届党支部办事坚决,公道正派,我们服气。吴家村地处偏远,因为村里穷,光棍多成了老大难,适龄青年找不着对象,心一散就放任自流了,这也成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为了给他们找对象讨媳妇,吴中伟四处求人,还多次亲自去吉林河西和其它村屯托人介绍,功夫不负苦心人,先后给五个光棍小伙成了家,对有的村民因缺钱而结不上婚的,支部成员全力相助。有人说,当书记村长油水大,可这些年,村里来客人的招待费全是班子成员自掏腰包,从没花过公家一分钱。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让老百姓有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吴中伟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着力从抓治脏入手,通过多方工作,向上争取到了一部分资金,村里自筹一部分。钱解决了,活谁干?为了节省开支,党支部发动村民出义务工来完成。在修路大会战中,吴中伟头一个带领全家上阵,班子成员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全村的老百姓也就都跟着干起来,人心齐泰山移,近9公里的街巷路基仅用半个月,就全部告竣。在一块坡地修建广场时,党支部一声令下,党员干部齐出动,义务出工大干一百天,完成土方上万立方米,建成一处近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的文化活动广场,安装路灯40盏,全村三条主要街道按照“一街一品”的模式完成了绿化、香化。村子变样了,吴中伟和党员干部累瘦了。村民们感动得来送水送饭,有的甚至把自家的老母鸡杀了送来给党员干部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年,村民们义务承担起了街道、广场垃圾清理,路灯管护、绿化树管理等工作。村民们说:“吴书记他们为啥有号召力,他们要办的事我们全力支持,因为他们办的事都是为老百姓办的。”
思路决定发展,发展改变命运。农民要想致富,仅靠传统的粮食生产是行不通的。万隆乡领导通过到外地考察,经过充分论证,决定转观念、调结构,打绿色牌,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吴中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组建以吴中伟为理事长的万隆号杂粮杂豆专业种植合作社,以保底分红的形式把现有全部耕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合作社,对接域外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型机械统一整地。通过合作社引领、分组生产、低产田整体招商等形式,全力打造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村570户农户已有251户放弃了传统的粮食生产,全村64块农田已经整合成16块大方田模式。由两个合作社统领13个生产小组具体经营管理,同时,村支部全力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合作社为主,积极开发以杂粮、蔬菜、禽蛋、传统手工作坊为主的品牌农产品,做到了农民打工、创业不离村。对接哈达雨润果蔬市场和杭州杂粮杂豆专超市卖柜台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吴中伟全力打造双城区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在区农业局的支持下,逐步开发“农娃”品牌的杂粮、禽蛋等农产品。
如今吴中伟牵头已成立了由万隆号杂粮杂豆专业合作社、金兀贡渔业合作社、双龙绿色水稻合作社等组成的万隆号农业联合社。联合社实现“一服务、六统一”、“田当家您做主—私人订制”经营模式,合作社引领着广大农民一步步向小康迈进。

三、效果
2015年,吴家村种植杂粮杂豆1000亩,并辐射万隆乡利民村、建新村杂粮杂豆种植2000多亩。吴中伟坚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思路不动摇,并通过堆肥项目实现循环经济。目前吴家村千亩杂粮杂豆基地已被省农委确定为全省杂粮杂豆种植示范基地。农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接近一万五千元。如今的吴家村,已成为了一个环境美、生态美、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和谐新农村,走进村子,你会看到,街巷平坦整洁,房舍排列有致,路边树木成行,一排路灯笔直伸向远方,现代文明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吴中伟的各项工作充分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村民的赞扬。2011年至2015年吴中伟连续被万隆乡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吴家村被评为双城市省级新农村示范村;2012年被双城市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荣获2016年哈尔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双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四、启示
吴家村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村的好坏在于一个好支部,好支部的关键在于一个好的支部书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能给老百姓留下好口碑的干部,才是受群众欢迎的好干部。多年来,吴中伟从未想过要什么金杯银杯,他只是用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的信任,用无私奉献践行着一个党员的诺言。
|